安 克 強

歷史 - 教授- 數位學者

知識、權利和網絡: 過度中菁英的現代中國

在過去幾十年中,世界目睹了中國作為經濟和軍事強國的崛起,以及中國跨國精英的出現。這似乎是一個全新的現象,但實際上它標誌著清朝末年開始的一種趨勢的復興。新形成的精英之間的權力、財富和知識的重新分配在民國時期得到了成熟。 本書展示了重新思考現代中國精英的困難和價值。它確立了在這個具有時代性的時期,研究精英內部的動態張力和不同精英群體之間的關係是可行的,前提是我們願意接受融合豐富甚至無限的歷史資源的歷史研究方法,利用豐富的數字技術/工具並質疑我們以往的研究範式。 這種新的研究方法使得歷史研究更接近一種兼具豐富數據的現代中國綜合性歷史。

镰刀与城市

在現代中國城市中,死亡問題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在整個民國時期,上海吞噬了數以千計的生命。散落在公共場所的暴露屍體不僅對社會秩序構成威脅,也對公共衛生造成威脅。在一個每個群體都擁有自己的信仰和死亡葬禮習俗的地方,他們如何適應現代城市化環境?社會組織和國家當局之間的互動如何應對這些新的思想和行動方式? 近期的歷史研究幾乎完全忽略了死亡如何在中國引發如此巨大的社會變革。《Scythe and the City》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存在。克里斯蒂安·亨利奧特在1865年至1965年間對上海進行了開創性和獨到的研究,為這個全球商業中心中現代社會的關鍵方面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引導讀者穿越這個徹底重新定義中國人與死亡關係的動盪時期。

上海 1927-1937

1927年,中國新崛起的國民黨政權在全國的權威掌控上非常脆弱。作為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上海因此成為政權建立控制的關鍵地點。克里斯蒂安·亨利奧特在研究1927年至1937年間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時,同時也探討了國民黨時期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更大問題。 亨利奧特研究了三個競爭權力的群體之間的互動:市政管理者、國民黨政治活動家和地方商業精英成員。通過研究這些群體中個人之間的關係,亨利奧特突顯了城市中錯綜複雜的連結網絡。他還探討了教育、醫療、城市規劃和扶貧等現代化的努力,並主張它們比學者們之前認為的更有效。《上海,1927-1937》對我們理解現代中國城市歷史有重要貢獻。

在旭日东升的影子里

中國如何在世界上展現其形象?為什麼世界會對中國人及其生活方式形成某些印象?這些是全球化的21世紀中國公民關注的問題,當他們憑藉該國新獲得的經濟實力出國旅行時。在《視覺中國》一書中,作者們聯合起來展開更廣泛的探究,旨在協同理解現代中國視覺性的更大故事。這些論文圍繞著幾個關鍵點展開,包括照片、廣告、海報和電影,時間跨度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特別關注現代中國在中國事物可視化方面的實踐。

視覺中國1845-1965

中國如何在世界上展現其形象?為什麼世界會對中國人及其生活方式形成某些印象?這些是全球化的21世紀中國公民關注的問題,當他們憑藉該國新獲得的經濟實力出國旅行時。在《視覺中國》一書中,作者們聯合起來展開更廣泛的探究,旨在協同理解現代中國視覺性的更大故事。這些論文圍繞著幾個關鍵點展開,包括照片、廣告、海報和電影,時間跨度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特別關注現代中國在中國事物可視化方面的實踐。

影像歷史

本書的貢獻者們在中華民國及較近期的中國城市歷史背景下,探討「歷史中的影像」這個議題。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回應兩方面的情況:一方面,中華民國時期大量視覺資料的可用性;另一方面,史學家對於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歷史洞察力的挖掘,相對於文化評論家和其他學科的學生,感覺缺乏持續的努力。

新邊界: 東亞帝國的新群體

《新邊界》聚集了南亞和東亞歷史領域的學者,利用新近獲得的資料來源,進行一項開創性的比較研究,探討西方和日本帝國主義。各章節檢視中國和韓國的歐洲、美國和日本社群,並透過考察英屬印度人、猶太人、日本人、殖民地居民、中國基督徒和白俄羅斯難民在韓國和中國的角色,挑戰既有的行動力和合作觀念

上海人口

這本著作是對上海人口統計數據從19世紀中葉到1953年的第一次系統重建。作為一本參考書和資料來源,它基於對所有已發表文件和檔案資料中的人口數據和調查的全面探索。該書主要關注1949年前的時期,僅在特定主題上延伸至1949年後的時期。由於資源豐富和其特殊的行政歷史,尤其是兩個外國租界的存在,上海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個能夠在如此長時間跨度內進行這種重建的城市。